担当作为 谱写宁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宁夏考察指导工作,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满了对全区人民的深情厚爱和殷切期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具有极强的思想引领力、政治动员力、实践穿透力、时代感召力,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作为政府部门,要锚定目标、担当作为,采取目标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措施,确保“四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地见效。
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宁夏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宁夏特色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只有把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统筹推进“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发展,以更加前瞻的视野和战略高度,紧密对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立足宁夏独特的资源禀赋,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积极孵化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创新引领、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聚焦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特色农牧业、数字经济和文旅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制定高度细化、操作性强的三年规划和行动方案,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做精做深,全力打造全国重要产业基地。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实施创新力量厚植、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协同联动、创新生态涵养四大工程,用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在积极谋划和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宁夏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精准聚焦关键领域改革,勇于探索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独具创新特色的改革之路,才能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要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对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国资国企和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等,进一步完善思路、原则、方式,形成科学系统、稳定可靠、解决问题的制度体系,更大地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推进要素配置类改革,提升配置效率。完善项目建设用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规范光伏指标分配与交易制度,确保光伏产业有序发展;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激发企业减排降污动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领域改革,守护绿水青山。持续深化“四水四定”试点,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努力为全国提供可推广经验;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对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
在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新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宁夏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是决定发展性质的根本问题。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在就业方面,深化就业创业优先工程,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实施“一群体一方案”的精准就业策略,确保其稳定就业。在城市更新和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做好保交房工作,科学规划并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五年行动,进一步提升沿黄城市承载能力、县城综合实力和集聚水平,同步建设一批中心镇。在城乡居民增收方面,通过加快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化改革等措施,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要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乡村振兴方面,要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实施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解决封建迷信、高价彩礼等社会问题。特别是要强化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在安全生产方面,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1+37+8”系列文件要求,强化风险隐患排查与防控。特别关注“小部位”安全问题,建立问题清单,精准施策,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本质水平,为共同富裕之路保驾护航。
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上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宁夏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新的使命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并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要注重做好顶层设计,在经济规划与政策制定层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各民族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共同奋斗要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充分体现互嵌式要求,确保各民族群众在居住、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相互嵌入、交融共生。特别是在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中,注重全方位嵌入的路径探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互嵌式居住生活格局。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教育引导,深化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与融合共生。同时,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执笔人:李宏扬)
责任编辑:何青芳